督导员七步工作法、“沪尚回收”社区村宅全覆盖、管执联动强化宣传引导……近期,华漕镇先后召开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专题会、垃圾分类工作点评会、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检查,各村居、单位积极行动,通过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落实垃圾分类七大行动,多措并举促进常态长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戴是戴帽子工牌、冲是冲洗垃圾桶……”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戴、冲、放、查、宣、收、挂”这7个字,是馨昌佳苑根据桶边督导员的工作职责总结归纳而来,以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督导员发挥职责,监督、指导和促进居民正确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桶边督导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对照工作‘七字诀’,能更好地按照规范完成督导工作。”督导员余龙表示。
据了解,除了加强桶边督导工作,小区还针对“小包垃圾落地”问题,形成了“居委会+啄木鸟小队+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巡查整改机制。
“由于小区人员流动性大,小包垃圾落地现象屡禁不止,还容易形成破窗效应,只要有人随意扔了一包,就有可能引出更多包。”社区负责人表示,要想改善小包垃圾落地现象,不仅要提高大家的认识,还要靠垃圾分类志愿团队盯得紧、跑得勤。
为此,馨昌佳苑以“居委会+啄木鸟小队+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组合方式,共同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目前居委会卫生干部每天都会对垃圾分类点位进行巡查、打分;由党员、社会骨干组成的啄木鸟小队会在小区楼栋、角角落落进行垃圾分类巡查,并及时上报情况;物业公司负责快速督促整改,发挥管理和监督职能,推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
馨昌佳苑还在“小包垃圾”落地频繁的楼栋安装无死角探头,以技术监控和人工监督、处置的方式,保障楼栋清洁,督促社区居民规范垃圾分类。
“以前处理可回收物要跑到废品收购站,现在整理好送下楼就行了,不仅方便,价格还合适!”银杏新村居民告诉记者,每周一早上八点,“沪尚回收”的工作人员就会准时到小区,把他们整理的可回收物打包、上称,还会告诉他们哪些是高附加值,哪些是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便于他们精准分类。
据悉,为改善楼道、庭院大量堆放可回收物情况,近年来,华漕镇积极推行“沪尚回收”,目前“沪尚回收”在华漕有定时定点交投和上门回收两种方式。
华漕镇城建中心相关负责人员介绍,每个小区都是固定服务时间和点位,居民只需要带着整理好的可回收物下楼就能快速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沪尚回收”小程序预约时间、地点,实现上门回收。
截至目前,“沪尚回收”共在68个村宅、小区设点,以便捷和经济效益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打通精准回收“最后100米”。
此外,为让居民了解可回收物的重要性,近期,华漕“百团壮骨”首批“重点团队”之一的上海鼎诚环卫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在王泥浜村组建“王泥浜村洁净团队”,发挥企业特长,通过讲课、主题展示等形式,为村民讲解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知识,让村民自己动手变废为宝,共同营造美丽、整洁的乡村环境。
“干湿垃圾混投违反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个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将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将湿垃圾与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近日,华漕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社区、学校、商业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垃圾分类检查,教育劝导近30余人次,依法立案查处15件。
相关负责人介绍,小餐饮企业、商铺等容易出现垃圾混装现象,“商户有时忙于经营,就忽略了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我们把宣传教育和以罚促改相结合,让大家了解、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除了执法检查,华漕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还与社区、学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主题的宣传活动,以讲座、海报、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在暑假期间,走进学校暑托班开展“普法知识小课堂”,从娃娃“抓起”,让小朋友从小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也是文明的新风尚。”镇城建中心相关负责人员表示,他们还会通过巡查、发布宣传册等方式全面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同时,他们组建巡查队,对社区、商铺、学校等单位开展不定期飞行指导督查,持之以恒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