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勾臂垃圾箱6800元,因为年久破损,不得不废弃。但如果进行创新改造,将其“变废为宝”,既环保,又能节约成本避免浪费。昨日,记者了解到,泉港区峰尾镇将21个废旧勾臂垃圾箱改造成环卫工人休息亭、海蛎壳专用箱、废弃家具收集车厢,为该镇节约资金近10万元。据称,将废旧勾臂垃圾箱改造后再利用,这样的创新在泉州地区尚属首例。
据悉,勾臂垃圾箱具有容量大、密封性强、便于运输等特点,一般放在街道较宽敞之处。待垃圾装满后,工作人员用配套的勾臂车将垃圾运走即可。不过,这些垃圾箱废旧后如何处理却成了难题。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峰尾镇景观大道,当时天空下起阵雨,3名环卫工人正在一个休息亭避雨。走近一看,该休息亭格外特别,亭内有两排长凳,并设有桶装水放置处,顶篷用铁皮支起,“环卫工人休息亭”几个字格外醒目。
“天气很热的时候,我们会进来休息喝水。”其中一位阿姨告诉记者,这个休息亭是用废旧的勾臂垃圾箱改造的,非常用心,比如亭子的入口处设计成斜坡,方便垃圾斗车能推进来。
记者随后来到峰尾镇垃圾中转站,此时一辆环卫车正在卸载一批废弃床垫。据司机介绍,这辆车叫“废弃家具收集车”,车体精心设计了吊钩,可自由卸载后车厢,车厢是根据环卫车的特点,用废旧的勾臂垃圾箱改造,长2.2米,宽1.6米,深0.8米。箱的边沿设有若干线钩,用于拉起绳子固定家具,“整个箱子载十块床垫没问题,我一天开出去一趟就足够了,非常节省时间。”
据峰尾镇副镇长郭景滨介绍,峰尾镇大概有100个勾臂垃圾箱,5月份时发现有10多个严重破损,当时准备进行维修,但测算了一下,一个垃圾箱的维修费就要四五千元,而买一个全新的才6800元,非常不划算。
“虽然是废铁,但属于公家财产不能扔掉,堆在一边又破坏环境。”于是,郭景滨考虑能否进行二次利用。“刚开始改造成海蛎壳专用箱,规范群众海蛎壳乱堆乱倒行为。后来又根据实际需要,陆续改造成环卫工人休息亭、废弃家具收集车厢等。”
每个垃圾箱的改造费用只花了1200元左右。郭景滨举例说,建一个类似大小的休息亭至少需要1万元,买一个同等的垃圾收集箱也要几千块钱,这样改造大大节省了开支,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目标。
郭景滨算了一笔账,截至目前,全镇共利用废旧勾臂垃圾箱21个,改造成环卫工人休息亭3座、海蛎壳专用箱16个、废弃家具收集车厢2个,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2万元,却节约资金近10万元。
据介绍,峰尾镇每个月的垃圾量达1000吨,每年财政有七八百万元用于环卫项目。如何因地制宜,既节省开支,又把环卫工作做好,成为镇政府需要攻破的一道难题。
郭景滨告诉记者,未来对废旧器物的改造类型将延伸到10种。目前,他正着手研究将废旧船板改造成更为实用的海蛎壳围挡,“传统的砖体海蛎壳围挡,一个面积30平方米-40平方米,建造费用至少需要2万元。”郭景滨说,如果用废旧船板拼接,既可随时拆除移动,又能大大节约成本。
此外,根据镇里有的地方道路狭窄,勾臂垃圾车无法进入的问题,峰尾镇设计了更为轻便、灵活的移动式垃圾围挡,方便小型垃圾车进入。围挡还进行人性化设计,前低后高的构造,极大地照顾到了居民扔垃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