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标有垃圾袋名称、材质、规格尺寸等信息的黑色干垃圾收集袋、棕色湿垃圾收集袋;分类标志清晰,能分别收纳和存放一定量的干、湿垃圾的不漏水分类垃圾桶……近期,上海将开始售卖符合相关标准的分类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
10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为促进源头分类便民化操作,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家用分类垃圾桶技术规范(试行)》和《上海市家用分类垃圾袋技术规范(试行)》,并与部分生产厂商和零售商对接,最快11月,上海市民就有望在超市等处买到符合标准的分类垃圾袋。
澎湃新闻记者公开查询发现,根据《上海市家用分类垃圾袋技术规范(试行)》,按照用途,分类垃圾袋包括干垃圾收集袋和湿垃圾收集袋。按照形状,分类垃圾袋可分为标准垃圾袋、绳拉紧垃圾袋、两耳塑料垃圾袋、四耳塑料垃圾袋和多折垃圾袋。干垃圾收集袋应为黑色、湿垃圾收集袋应为棕色。
家用分类垃圾袋应分别标识垃圾袋名称、材质、规格尺寸(标称有效长度、标称有效宽度和标称厚度)、标称承重,并按照上海地方分类标识标志管理规范,在垃圾袋包装说明上用文字或图标说明,以及安全警示性文字等。
家用分类垃圾桶应满足居民家庭日常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投放要求、成组设计,制作成分体式分类垃圾桶;应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管理规范,干垃圾桶体采用黑色、湿垃圾桶体采用棕色,并在桶体正面或顶盖印刷上海干湿分类名称与图形标识;应无破裂,表面规整,不允许有明显波纹、划伤、杂质、气泡和熔合线个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房改造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环卫管理处介绍,2018年以来,为简化家庭分类模式,科普性介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明确了居民家庭“一严禁(有害垃圾)、一鼓励(可回收物)、两分类(干、湿垃圾)”的分类操作模式。
同时,上海市还落实垃圾箱(房)改造,完成4万余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完成3050个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房改造。在“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基础上,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如崇明区、长宁区的程家桥街道和虹桥街道、青浦区重固镇等。尤其是崇明区,已经贯通全程分类体系,源头参与也显现了成效,近期已将其作为经验向各区推广。
到2018年三季度末,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源头分类实效模式更加明晰,分类投放精准度逐步提升,分类实效初步显现:全市湿垃圾分出量4879.16吨/日(目标计划量不低于3483吨/日),“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971.28吨/日(目标计划量不低于666吨/日)。
在政策法规方面,9月25日、26日,上海市十五届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条例(草案)》的说明和解读,并进行分组审议。会组员对于《条例(草案)》的立法理念和核心制度给予了正面评价,审议过程中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针对源头减量、分类投放责任、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不分类、不收运”制度等内容展开热议,并预计在11月份进行二审。
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分类运输监督。一是继续完善分类设施,推进“定时定点”居住区达标、“两网融合”点、站、场体系建设,规范垃圾箱房改造、分类收运车辆配置及规范喷涂等任务,及时通报情况;二是开展“混装混运”抽查,对各居住区分类投放点、分类收运车辆、分类中转站和各类垃圾处理场,采用“双随机”和“两不一直”方式进行抽查;三是加快建立双向监督机制,开展分类投放、分类驳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五个环节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