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从泸县溪水质达标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泸县围绕“截污控源、畅流补水、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开展综合治理。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溪河(泸县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望在2023年12月底前,溪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溪河发源于重庆市永川区黄瓜山脉,在立石镇进入泸县境内,流经泸县立石镇、百和镇,境内长30公里,落差105米,河床宽度10至50米,境内流域面积64.38平方公里,幅员面积153.06平方公里,惠及人口5万多人。
根据四川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报告整改任务要求,2023年12月底前,溪四明水厂国控断面平均水质应达到Ⅲ类标准。泸州市委、市政府和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的决策部署,定期督导调研溪水质达标攻坚工作,设立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成立了溪水质达标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以河长制工作统筹调度,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治理格局。
来到百和污水处理站,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水质在线监测仪显示污水处理站的各项指标正常。记者现场了解到,泸县政府多举措提升场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率:一是开展溪沿岸3个场镇雨污分流改造,新改建管网10.9公里,立管改造346处,提升污水收集率;二是对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增加处理能力1200m3/天,另新建3个应急调蓄池,储水能力达1800吨,确保生活污水不溢流;三是新建尾水湿地3处、面积共1500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尾水引入垄形湿地自然涵养净化后再流入溪。
据悉,泸县开展溪流域农业种植养殖污染专项治理。2022年排查专业养殖户27家,关闭散乱污养殖场5家,转产种植(养殖)大户6家,整治问题养殖场13家。建设生态浮板327亩,3200余亩鱼塘得到有效治理,水产养殖治理率达100%。另外排查出入河排口74个,整治问题入河排污口15个。
为了提高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水平,泸县投资180余万元开展溪流域农村环境专项治理。2022年新建三格式化粪池1213户,实现“干5支3”(即干流500米,支流300米)范围内厕所全覆盖。设置垃圾勾背箱196个,2022年清运垃圾5866次,清运垃圾2096.7吨。
时下正值水稻插秧,种植用水量增加。去年、今年连续干旱,需要全面提升调水补水能力。泸县政府在艾大桥水库新建补水管道1处,最大补水能力达14.3万方/天,在溪干支流实施6座“堰改闸”工程,加快下泄补水能力。
走进泸县百和镇政府,会看到左侧的墙壁上挂着一个LED显示屏,显示溪入境断面湾凼和出境断面四明水厂高锰酸盐指数动态监测数据。在百和镇四合村石牛栏生态湿地设立了公示牌,每隔7天就会更新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监测数据。据悉,溪河泸县境内划定了15个干支流、跨镇重点水质断面监测点,每半月开展1次全流域水质监测,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加密监测,定期进行水质预警。
在泸县四明水厂出水断面生态护岸走廊的另一侧,永川区正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泸州市泸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兴海告诉记者,泸县与永川区实行联防联控,经常交流学习,上下游共同巡河,进行联合应急演练等,建立了“上下游、左右岸”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上下游共治共享。
在高洞湿地和石牛栏湿地,你能看到络绎不断的游客。这里不仅是生态湿地,又像城市花园,还有高山流水的自然风光。这里是溪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示范工程。四川捷途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磊介绍,高洞生态湿地共分为A、B、C、D四区,区内总体以农灌渠为“生命线”补水,区内塘渠相连,设有水平潜流湿地、垂直潜流湿地、垄型湿地、梯田湿地、沟塘系统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石牛栏生态湿地,可以看到引水渠、缓冲塘、垄形湿地、滩涂湿地等等。两处生态湿地秉承“山为基,水为脉,林为根,草为生”生态规划理念,因地制宜,在保护建设区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净化水质、保护水土流失、消解周边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动植物生态多样性。
泸州市泸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兴海表示,溪河综合治理秉承“三水统筹”思维,即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目前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