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是群众关心的一项“关键民生小事”,是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大事。今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导向,以打造“最干净城市为抓手,聚焦党建引领、制度建设、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等关键环节,重点布局发力,凝心聚力绣出垃圾分类“精管善治”新图景。
坚持高位谋划,严格落实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全市各级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出台了《2024年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整体质效;坚持系统推进,将垃圾分类作为建设“无废城市”、打造“最干净城市”的基础性工作,纳入“进社区”创新实践重要工作内容,并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性综合提升”专项工作内容一体推进,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纳入无锡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逐步形成“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工作共识;坚持建章立制,制定出台《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围绕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宣传执法、考核监督及规范指引等方面不断完善垃圾分类工作的“四梁八柱”,编写了《无锡市区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22-2035年)》《无锡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指导文件,编制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十大场景”工作指引、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导则等规范指引,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坚持协同发力,创新建立垃圾分类业务会商机制,各部门根据各自行业管理职能,先后制定涵盖宣传、教育、志愿服务、“两网融合”、居民小区、公共机构等重要领域的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出台了商贸、餐饮、旅游住宿、邮政快递等重点行业源头减量的指导文件,推动源头减量工作提质增效。
垃圾分类关乎生态文明,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基层治理水平。无锡市始终坚持“垃圾分类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理念,定期研究垃圾分类在基层推进实施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压实物业责任。今年,无锡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省首创将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全面移交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细化落实分类指导员工作制度,压紧压实物业服务企业源头投放管理责任。
充实基层力量,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无锡市“进社区”工作指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驻社区队员打通垃圾分类日常监管和执法普法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了多方协调议事工作模式,不断健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党员)和居民“五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助力提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成效。
破解基层难题,2024年3月至5月,无锡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在全市开展居民小区大件垃圾免费集中收运处置活动,进一步推进全市大件垃圾规范有序管理,持续改善小区人居环境。自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广泛支持好评,活动期间,为全市居民免费收运处置大件垃圾共计5200余件、约656吨。
无锡市坚持构建“投、收、运、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能力。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三定一督”模式全面推进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房建设。目前,全市3311个小区已有2981个完成“四分类”投放房建设,覆盖率达到90%,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全市公共机构、公共场所分类投放设施基本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省、市级试点乡镇建设,全市共有省级试点乡镇9个。其中,7个试点乡镇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评估、2个以合格等次通过省级评估,全市镇(涉农街道)、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
无锡市严格落实分类收运的要求,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相匹配的运输网络,配足配齐其他垃圾收运车1185台,厨余垃圾运输车266台,有害垃圾运输车51台,可回收物运输车64辆;出台《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工作思路,全面优化垃圾转运站点布局和功能,全市建有生活垃圾转运站58个,转运能力约1.2万吨/日。
加快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处置终端建设。目前,无锡市共有其他垃圾焚烧厂4座,处置能力9850吨/日,其他垃圾全量焚烧,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厨余垃圾集中式处置项目5个,处置能力1600吨/日,特别是今年建成投运惠联厨余垃圾处置扩建项目,实现600吨/家庭厨余垃圾和125吨/日餐厨垃圾的处理规模,打通了厨余垃圾处置的全链条,进一步增强全市垃圾分类终端处置能力,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构建有害垃圾“源头收集、街镇运输、区级贮存”的全链条处理体系,实现有害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过程信息化、联单化管理,确保有害垃圾源头可追溯、过程全监管、处置有保障;健全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可回收物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全市共建有大型可回收物分拣中心8座,大件垃圾处置终端7个,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
强化源头分类,持续推进全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房“可视化+智能化”监控摄像头安装覆盖面,实现投放点周边环境、居民投放行为情况的全过程记录,让垃圾投放全环节“可见”,不留死角。
规范分类收运,构建市级在线监管平台,对分类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专车专用,并且对进入终端的车辆均进行精准计量。同时,为便于广大市民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杜绝前分后混、混装混运等问题,全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车辆及时更新外观标识,提高四分类生活垃圾收集车的辨识度。
坚持结果导向,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区域居民小区、自然村庄和公共机构、经营区域、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机制,每季度形成专题通报,抄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重难点工作推进专项考评,以专项监督助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高度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人本导向,做实民生动作,要开展全覆盖、高频次、“浸润式”的宣传工作,不断集聚更广资源、汇聚更多力量、凝聚更大共识,让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广搭台,激活分类活力。积极响应第二届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号召,举办无锡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月活动,市、区、街道联动开展垃圾分类“趣”行体验活动、“垃圾分类 无锡有你”快闪活动、餐饮行业“分类新时尚、低碳齐参与”活动等,全媒体宣传矩阵同步发力,全力营造垃圾分类浓厚社会氛围。
强引领,凝聚分类合力。持续做大做强“锡荟FUN”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吸纳不同群体、身份、年龄的志愿者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组建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团。目前,已有市级讲师17名、区级讲师74名,涵盖党员志愿者、教师、社工、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垃圾分类从业人员等不同群体,形成了政府职能部门指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垃圾分类志愿培训工作机制。此外,通过推动“社区+学校”结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新吴区崇德幼儿园和社区携手共建“崇小Jin”宣讲团,来自崇德幼儿园的20名小朋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定期走进幼儿园周边的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重培育,增强分类潜力。以“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为主线,以常态化入户宣传和“七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窗口、进场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和现场指导,推动垃圾分类入脑入心入行。2024年1月至6月,全市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共计2611场。其中,进社区宣传活动1498场;进机关单位、企业宣传活动692场;进校园活动421场;累计发放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达44.9万份。同时,将学校教育作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领域,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全面纳入国民教育,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2023年全市共评选61所“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18所“最干净校园”。今年,无锡市将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和“最干净校园”评选,推动全市中小学垃圾分类课堂教学或主题实践全覆盖。此外,持续推进在无锡大中专院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
日前,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景苑家园小区3号楼6楼的一户居民家里,供热企业工作人员在一处电源插座旁安装了一个柱状小白盒,这个小白盒就是供热温度监控装置。作为“智慧供热”平台建设的一部分,今年,丹东市将在254个小区中选取1988户安装供热温度监控装置。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就五项国家标准《赤泥堆场技术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喷灌工程技术标准》《河流流量测验标准》《铀转化设施设计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8月19日。
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是始建于唐代的宁波老城——罗城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将此处打造成为具有宁波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的高品质人文博览、文化交流、宜居生活、商业休闲的公共文化街区,保留了“洲屿相间、居湖合一”的景观环境,体现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特色。
近日,多地公布上半年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新增缴存单位和职工数量、归集额继续稳步增长。值得关注的是,缴存结构也在持续优化,非公企业及职工数量等占比进一步提高,缴存扩面呈现“量质齐升”的态势。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排水管网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设计规划、管网接驳、建设选材、工艺优化、强化审图、验收把关、监督管理等12个方面提出要求,全面提高排水管网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