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红,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福建省名校长、厦门市特级校长,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人。
5月18日下午,厦门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在祥云报告厅举行了祥平学区第七届校园心理剧大赛,这次比赛以“真爱生命,善待自我”为主题,汇聚了祥平学区4所完小和中心6个年段代表队的精英小戏骨。学生以饱满的情感、真挚的演出还原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心声。
“以心理发展为出发点的‘心本教育’,可谓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的一张名片。”邵永红校长介绍,自2014年创办以来,学校坚持教育以心为本、以心育心,在心本德育、心本课程、心本教学和心本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心本教育”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跻身全区前列,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早在2006年,邵永红任职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期间,他根据当时校情生情,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提出“教育之道,从‘心’开始”的办学主张,有了“心本教育”理念的雏形。
他从基层实践出发,将“心本教育”作如下界定:从育人的角度看,“心本教育”主张以学生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并贯穿教育全过程,帮助他们积累积极的心理资源,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未来幸福奠基,“心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从办学角度看,“心本教育”倡导“心理致胜”,提出应用“心理学+”,以心理学的视角改进学校管理、队伍、德育、教学等,实现学校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可以成为一种办学理念。
“心本教育”在新小和祥小进行了17年的实践检验,历经了一个国家级别课题、3个省级课题的系列实验研究,取得一些可以借鉴的成果,并获得“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祥小被评为“校长国培计划实践基地学校”。
如今走进祥小,学校的墙面文化都是以学生的视角建设的,一花一木皆有情,每个墙角都长满故事。小脚丫、引流线、心灵梯台、花坛心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印象最深的还是每个人灿烂的笑容,像校园里盛开的火焰木花,老师、学生,连门卫都主动打招呼,那样的亲切自然。
如何创新德育模式、寻求德育新的生长点是每一个学校的不懈追求。邵永红努力追寻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融入学校德育之中,坚持德育以“心”为立足点、出发点,真正实现“育人先育心”。
“孩子的很多德育问题的背后,是心理因素。”邵永红介绍,学校老师曾发现一名小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情绪低落,“如果看表面现象批评她不认真,是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老师通过了解后得知,其母亲为她报了大量的培训班,让这名学生不堪重负,产生厌学与抵触心理,学习成绩反而下降。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及时进行沟通和家教指导,改变她母亲的认知,让这名学生回到正常的教育轨道上来。
邵永红总结了让“心本教育”融入德育的四种途径:一是用“团体心理辅导”的观点来进行德育。方式包括:走进课堂,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以训代辅,组织团体型心理拓展训练;融入学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以演代辅,编排校园心理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通过这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格。
二是用“隐形的方式”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少数存在不良人际关系、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强调让学生在放松快乐的沙盘游戏、心理漫画绘本、阅读活动中悄然进行,做到用“隐形的方式”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从而让学生没有“被诊治”的感觉。
三是强调体验式“心本德育”。包括角色模拟体验、校园场景体验、社会实践体验、自主成长体验。比如,在角色模拟体验中,让学生当一天垃圾分类员,从而了解垃圾分类的不易。在校园场景体验过程中,五一节让学生来表彰保安和保洁员,让他们养成尊重劳动的习惯。学校还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包括当小农民、小工人,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和社会适应”上有所发展。
四是把“心本德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把心理辅导贯穿于学科教学、班主任等工作中,做到润物无声。同时,做到密切家校联系,帮助家长做正确的亲子沟通,实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目的。
学校自主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心舟》,被列入福建省地方课程教材系列。全套《心舟》有6册,里面有大量的卡通插画、可爱的动物形象、妙趣横生的“暖身操”和“活动坊”等,受到师生欢迎。学校在《心舟》教材的基础上,又参与改编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共12册,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用于满足现阶段祥小学生心理成长课程的教学需要。
学校开设“心本教育—七彩阳光”选修课程,课程包括身心健康类、社会生活类、文学艺术类、科学益智类4个系列,具体包括足球、绘画、中国象棋等40多个项目。学校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陶冶情操,学到技能,获得“成就感”,实现“各美其美”和个性化发展。比如学校一名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随班就读生”,在体育运动中找到成就感,并被同学接纳,这让他顺利融入班级,并实现了健康成长。
学校在地方传统文化、食品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主题教育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和社会适应”上有所发展。同时,学校开展发展性教育评价,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引导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取师生、家长心目中能代表积极心理品质的动物,并为其设计了可爱的卡通形象,并取名字。如用“大度牛”代表“宽容”,用“大熊猫”代表“友善”,用“蚂蚁家族”代表“团队精神”。学校将这些卡通形象制做“赞贴纸”“点赞卡”“超级偶像”等形象化实物,用于对学生进行奖励,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邵永红与学校教师团队一起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技术、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分钟心理训练”是非常有特色的做法。可以在课前开展,也可以在融入课中或课后进行延伸应用。学生在掌握这些训练方法后并能自主训练,在不间断的“小步子”训练中,做到日积月累,从而促进心理和谐,激发心理潜能。比如注意力训练“异掌同声”——按“123,123,1234567,耶”的节奏拍掌数数。第一遍,一边拍掌一边数数控制节奏;第二遍,只拍掌不数数,最后喊出“耶”;第三遍,在心中默数节奏和数字,最后喊出“耶”。这个一分钟心理训练能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之中。除了这种集中注意力的游戏,还包括增强记忆力、激发想象力的游戏,通过这些简单的游戏来达到提升学习潜能的目的。
学校课上,老师们还通过各种认知类、情绪类、想象类、体验类、交往类的心理游戏,以其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学生实现由“潜能”向“显能”转化。比如,在数学课上,让学生玩“站队”的游戏,从而理解“集合”的概念。在语文课上玩记忆口诀游戏,提高学生记忆效果。通过这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传统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中,对学生情绪、注意等心理指标关注较少,其实这些指标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为此,学校设计出片段式课堂观察表,从学生的情绪、注意、参与、交往、思维、生成等学习状态的6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诊断,并向执教者提出教学改进措施,还从教师的教学准备、呈现方式、师生对话、教学指导、教学评价、情感投入等6个教学的维度进行课堂观察,这其中重要的是加入了心理学元素。一堂课好不好,有发言权的是学生,片段式课堂观察从诊断学生的“学的活动”来审视和改进教师“教的活动”,挖掘、激发教师潜在的教学能力,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这学期开学以来,2021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员、2023年百千万各学段跟岗教师……一拔又一拔教师迈进学校,了解学校心本教育,开启了一段段奇妙的心灵之旅。”邵永红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祥小的教育则是一颗心感动另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