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讯,近日,一则“智能分类垃圾箱将在全市推广”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这种新鲜东西智能在哪儿?好不好用?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已经安装过智能垃圾箱的小区和胡同,而居民的反馈让人有些出乎意料:这一台台价值不菲的东西,方便没提供多少,怎么反倒添了乱?
“你看看,这垃圾箱还是打不开。”晚上七点,家住玉廊东园小区的李先生提着一袋事先分过类的厨余垃圾到楼下准备扔掉,但当他来到小区里新装的智能垃圾箱前,却怎么也打不开厨余垃圾箱的盖子。“已经坏了好几天了,按理说踩一下踏板,箱子的盖子就能自动打开,可现在踩了没反应,估计是里边的电路坏了。”
李先生说,新垃圾箱在小区里装了有近一个月。它们之所以被贴上“智能”的标签,是因为居民在扔垃圾前可以先在机器上扫二维码,后台APP会根据你扔的垃圾重量返积分兑奖。“先不说我要不要积分,这箱子盖你先让我打开呀!”令人尴尬的是,除了去踩箱底的开关,垃圾箱盖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可以打开,只会一直保持紧锁的状态。
这台垃圾箱扔不了,还好不远处有另外一台,可当李先生踩开它的厨余箱后,却发现已经被扔满了。附近看不到别的垃圾箱,没办法,李先生只能把垃圾放在了边上。在他之前,有另外的居民也因为扔不进去而把垃圾放在了外边。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玉廊东园小区总共装配了七台垃圾箱,其中有两台垃圾箱的厨余箱盖都出现了踩不开的情况。“有的都坏了不止一次了,安装的时候说是要促进垃圾分类,我们在家也分了,可到头来设备却出问题,这不是打击我们积极性嘛!”正在散步的小区居民刘女士也对新垃圾箱有点意见。
采访过程中,有的居民也表达了对垃圾箱造价的好奇——以前只见过塑料的垃圾桶,现在变成这么一个大铁壳,还能扫码和称重,装这么一台得多少钱?记者咨询了负责垃圾箱生产和后台管理的必发世纪公司,公司的吕经理给出了答案:一台垃圾箱5000元。
“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公司的后台系统能精确得知投放垃圾的种类和重量,如果有居民扔错,我们也能够得知。”吕经理向记者介绍。
“并不是垃圾箱能自动纠错,而是分拣员在收集垃圾时,如果发现了有扔错的垃圾袋,可以将垃圾袋上的二维码撕下,我们后台能够查到是哪个用户扔的。”
也就是说,用户在扔垃圾时,必须要将贴好二维码的垃圾袋先对准机器扫码,公司的后台才能够准确获得居民垃圾投放的数据。那么究竟有多少人进行了扫码?令跌眼镜的是,当公司的技术人员打开统计平台后,投放记录一栏里显示——7月1日至7月26日,整个小区里进行过扫码的只有一名姓冯的用户,再没有第二个居民在投放前进行过扫码。
没人扫码,就无法精确统计投放垃圾的用户,为用户的投放行为纠错自然也做不到。但至少垃圾箱内的称重系统还能用,公司能够获取小区内总体的垃圾投放量。后台数据里显示,玉廊东园小区的厨余垃圾投放量是其他垃圾投放量的六倍。“可以看出这个小区扔的厨余垃圾有点过高,我们可以在后续加强对这个小区居民关于食品浪费方面的宣传教育。”吕经理说。
如果无法获取个人的数据,能够保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数据的准确性也算是智能垃圾箱的一种作用,但从记者的调查来看,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也要被打上一个问号。在玉廊东园小区走访时,记者碰到了负责小区垃圾收集的师傅。师傅表示,尽管有分类垃圾箱的存在,但小区居民垃圾混投的情况仍然非常多见。“经常能在厨余垃圾箱里翻出不是厨余之类的东西。”为了保证厨余垃圾的纯净,方便之后的工作人员拉去填埋,师傅每次收完垃圾都要在小区的门口进行分拣。“每天来三次,快的线分钟,慢的话一个小时都拣不完。”从师傅的工作量来看,小区内垃圾混投的情况确实并非个例,后台所统计的数据也很有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玉廊东园的智能垃圾箱仅仅装了一个月,已经出现了使用问题,更早时候在其他地方装的智能垃圾箱又会如何?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必发世纪的前身公司就曾在西四北三条至西四北七条这几条胡同里安装过类似的智能分类垃圾箱,总共加起来有近30台。吕经理表示,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与成本控制还不成熟,装一台垃圾箱的成本比现在还要高,要花7000元。
记者到西四北六条实地探访,刚进胡同西口没几步,就发现了一台垃圾箱,与玉廊东园小区不同的是,这里的垃圾箱底部没有踩踏板,垃圾箱的盖子也一直是打开的,中间还插了根木头防止盖子落下。记者向胡同居民询问后才知道,这种垃圾箱在早先安装时是完全封闭的,而且为了强制让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整部机器只设置了“扫码开盖”一种打开方式。
“像我们这种年纪大的,眼神不好,扫码根本就对不准,最后垃圾根本扔不进去。”一位阿姨抱怨道。”
“这机器扫码还经常出问题,我们明明扫了,可这盖就是打不开。有时候刚修好没一个星期,又坏了。”另一位居民说道。
由于居民反馈的问题实在太多,公司最后只能在箱盖上增加了拉手,居民可以自行拉开。可有的居民还是嫌拉盖麻烦,就用木板卡住了盖子——原本封闭设计的垃圾箱,如今已完全变了敞开式。
垃圾箱外层的不锈钢盖本有隔臭的作用,现在这层作用已经消失了。那么它“统计垃圾投放量”的作用是否还在运行?很不幸,由于安装时间早,设计上不太成熟,西四北的这些垃圾箱没有自动称重的功能,如果居民不事先扫码,垃圾箱无法称量出居民投了多少垃圾,后台也就无法得到任何关于这个地区的垃圾投放情况。从记者实地观察以及询问来看,西四北六条的居民还在坚持扫码的已经少之又少。“对我们来说这就跟普通的垃圾箱没区别。”一名居民说道。
扫码不好用,但在西四北六条至少还有个别的用户会去用;盖子不好开,居民也只是在下面垫了块木头。而在西四北三、四、五条这几条胡同里,居民对于智能垃圾箱的反应要激烈得多——三条胡同总共装配了17台垃圾箱,除了两台贴满胶带不知作何用之外,另外的15台,不锈钢外壳都已被撬开,内桶全部被拉出。中午时分,大部分的内桶都已被装满,装不下的垃圾散落堆放在垃圾箱周围。
“居委会一个劲把桶往壳里塞,我们是一个劲地往外拽。”西四北五条的居民周先生如此说道,他住的院落前正对着一台垃圾箱。为何垃圾箱在这里如此不受待见?“你装新的垃圾箱可以,它是不是得给百姓带来方便的?可你见过没带来方便光带来麻烦的东西吗?”对于智能垃圾箱,周先生显得气不打一处来。
原来,让周先生和其他居民不满的正是智能垃圾箱那一层厚厚的外壳,这个外壳使整个箱体比以往的垃圾箱要高出许多。“这箱子口都到我胸这么高了,我扔垃圾都费劲,我们院里这帮老人个头还没我高呢,你让他们怎么扔?”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装上了外壳的垃圾箱,箱盖离地面至少得有1米4以上,对于一些个子较矮的居民确实很不方便。
箱高设计不合理,但更让周边居民不满意的还是它的内桶容量。“这外壳是挺大的,可是你拉出这内桶看看,就这么一点。我现在还记得,换这垃圾箱之前我们胡同里放的都是大桶,一个桶顶现在两个内桶的容量,连那个桶我们有时都装不下呢,现在这小桶你让我们怎么装?”周先生说,因为桶的容量不够,胡同里垃圾乱丢的情况比比皆是。“装这新垃圾箱本来是为了美观的,现在垃圾不够扔,全扔外面就美观了吗?要我说,还不如给我们把原来的大桶装回来,咱不说垃圾分类了,我们就希望能把垃圾扔进桶里,这点要求不过分吧?”
7月1日起,上海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一时间,“侬是啥垃圾”等上海垃圾分类段子全国走红。 “网上关于上海垃圾分类的段子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上海对垃圾的分类要求非常严格。如果说,上海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经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