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到2019年7月1日上海实施垃圾分类,整个中国都在多年倡导垃圾分类之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多年来因为垃圾处理不善已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健康代价。
实施垃圾分类,从本质上是希望将垃圾处理导致的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降到最低。而要做到减少垃圾污染,从最大程度地对垃圾进行资源回收以及减少垃圾焚烧时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热能的转化效率,则是重中之重。
很明显,全国上下各地从政府到民间的垃圾分类运动正如火如荼,垃圾分类也已经不再只是说说而已的事情,站在垃圾桶边的社区志愿者每天总是热情满满不厌其烦的坚持督导居民参与分类。
垃圾桶作为垃圾收集的载体遍布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场所,但单单的收集并不能够叫做一个优秀的垃圾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程度的提升,人们对于对于产品设计的认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垃圾桶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产品,同时也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倡导垃圾不落地到引导人们主动投放,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参与解决准确投放和分类这件看似不难好像又挺难的问题。公共垃圾桶的数量减少、多功能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如何实现有效分类效果,让居民从视觉体验和使用习惯上更有获得感确实很是挑战,且来看看一些设计师的垃圾桶创想吧... ...
海滩是休闲胜地,假日人潮过后的沙滩上遗留的垃圾大煞风景。沙滩上之所以会时常出现被丢弃成堆的垃圾,一方面与人们的环保素质有关,其实也和垃圾桶多少有少许关联。去过海滨的人们应该都知道,沙滩上垃圾桶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这是由Ji-in Byun,Cho Jung Seok & Oh Seul Ki设计的沙滩环卫垃圾桶,把底部设计为尖尖的,就像块滑板一样,用脚一踩就可以把它插入沙滩里固定住,再套上一个塑料袋,就成了一个可移动的垃圾桶。有了这么奇妙的海滩垃圾桶,怎么还会有人忍心在沙滩上扔垃圾呢!
为了让大学生好好丢垃圾,荷兰的 Koning Willem I 学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安置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投射垃圾桶,一下激起了大家挑战的心,同时也增加了些许趣味性。
这些搞笑有趣的垃圾桶,有的上面的盖子需要好几个人才抬得动,有的需要你上蹿下跳,要举重、要爬梯子、要投篮、要翻栅栏,还有些垃圾桶的底座是不停旋转的。通过这些设计,并没指望彻底改变大家的行为习惯,最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能够自我反思:丢个垃圾有那么难吗?
这几年,随着海洋的污染情况愈发严重,一个残酷无比的世界,也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海洋污染主要是两个方面:
据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研学者统计,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而每年人类在海洋里留下的塑料垃圾高达800万吨。近几年已经有研究人员表示,“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包括地球上最脆弱和最偏远的物种——那些终其一生都试图远离人类的动物。”
人类随手丢弃,随意使用的一个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都有可能杀害一个与你无关的生命。而你或许永远都不知道它在哪里,又会忍受怎样的痛苦。
“ 塑料微粒(microbeads)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径小于2mm的塑料颗粒,属于微塑料的一种,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
这些微小颗粒会流入下水道,进入湖泊、海洋。Seafood NZ 首席执行官Tim Pankhurst 他表示,“微珠对大海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众人皆知。研究表明,相比通常的食物来源,鱼类更喜欢吃微粒,误食微粒对它们的健康非常不利。”外国研究人员从美国加州、新西兰奥克兰,澳洲悉尼、加拿大温哥华当地鱼市场中,发现每四条食用鱼中,就有一条的内藏中含有塑胶垃圾,证明塑胶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面对愈发严重的海洋垃圾污染,两个澳洲人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 巧妙运用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让人们惊叹的设计——SeaBin 海面垃圾桶。(据说设计灵感源于火锅,你信么:)
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都是设计师,也是水上运动的爱好者。可是在澳洲海域周边越来越多的海洋垃圾让他们冲浪的乐趣大打折扣。一天他们走在路上,看到大街上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桶,忽然聊起来,海洋里也有垃圾,可为什么没有海面垃圾桶?
利用水泵的吸力,将海水吸入圆桶里,顺带也会把悬浮的海洋垃圾吸入天然纤维袋里,而海水经过过滤再排出。垃圾桶从外观上看就像个水桶,可以被固定在任何浮动码头上,旨在吸收海港附近的垃圾和油污。
垃圾桶上有一根管道,这根管道需要接到岸上的水泵上,以让垃圾桶靠水泵的推动力漂浮在码头上,收集满垃圾后,可把内胆取出,再将垃圾倒掉。
「看得见力量」2019 SDG社会设计挑战,将延续前三年的议题,通过举办跨界别的创意设计作品竞赛、系列沙龙和工作坊,以及优秀作品联合展览等开放多元的行动,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以全球化的视野和责任感,关注正在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与自身的关系,解读和思考这些世界性难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思路,以力所能及的专长参与到问题的改善之中,影响更多人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寻求解决方案,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社会设计」其实就是在解决我们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些你觉得解决了会让事情更好、让大家对明天有希望的问题。
任何人都有可以在SDG的主题下,都可以尝试以平面视觉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交互设计、服装设计、IT应用、新媒体应用,或者策划社会活动的方式参与。每一件参赛作品对回应着至少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既可以是一个新的作品、产品、服务、生产过程、技术平台,也可以是一套规则、一个社会运动或一次社会干预,通过增强改变现状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探索创新的可能性,探索以环境可持续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共同探讨推广“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落实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举措。
“看得见力量”青年公益传播计划在2019年与联合国“我的世界(MY World) 2030” 中国项目深度结合,以社会设计力量积极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将中国青年的行动实践推广到全世界。
特别大奖:1名(获得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关国际活动的参与资格及1万元的奖学金)
2. 获得最佳奖以上的作品将有机会在联合国相关国际会议及区域总部展览,提供参展证书并推荐给相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项目。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人士针对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实现的创作、实践和行动均可投稿。
1. 作品形式:本年度作品征集类别不限,特别鼓励以任何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创作方式参与。
2. 投稿链接:,投稿时请写清姓名、职业、联系方式,选题目标、项目或作品名称,方案内容及说明附件等信息。
1. 参与本项目活动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可提交多个作品或项目,但每个社会设计作品必须回应具体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2.设计作品及作品图片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A4幅面,300dpi分辨率,CMYK色彩模式,JPG或PDF文件格式,文件可单页或多页。
5. 其他类型作品或项目形式不做限制,特别鼓励任何可以实现落地的创意形式,如作品类型不适宜线上提交,可将作品信息及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或致电咨询。
3.作品或产品、服务及活动具有推广价值和广泛传播特性,易于为公众所理解,能够激发起更多思考,尤其欢迎可落地执行的投稿;
4.对于通过不同创意形式表达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对于提出明确解决方案的投稿将予以特别关注。
1. 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本人或团队的原创作品,如一旦发现参赛作品为抄袭他人创意、概念的行为,或作品发生版权、知识产权等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后果,与组委会无关,组委会并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 组委会拥有所有参赛作品的展览、出版、宣传、收藏和用于电视、网络、平面或广播媒体推广展示的权利。
3. 对本次活动规则产生任何疑议,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与本次活动有关的任何未尽事宜,均由组委会进一步优化规则并进行解释。
小鸭嘎嘎公益文化促进中心成立于2012年,主要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保护和青年发展领域,致力于传播创新公益文化,倡导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实践快乐公益。
世青创新中心(Youthink Center) 成立于2009年,秉承全球化视野,青年化视角“的理念,努力成为一家提倡青年参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视野,推动跨代际对话和行动的创新型组织。通过青年化视角来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立志于通过青年化的思维提升机构和项目的创新力。
家路文化传播(ITOPIA)主要为非营利机构、基金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以道德与社会价值为导向的商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咨询、策划和传播服务,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上提升社会责任履行的有效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