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近日从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了解到,该街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针对石牌村道路狭窄、场地受限等难题,通过提出“纳桶入屋”的新思路,大力推进投放点优化提升。
据了解,石牌村位于天河区繁华地段的黄埔大道以北,天河路与中山大道交错带以南,石牌东路以西,石牌西路以东,占地面积0.31平方公里,下辖逢源、朝阳、绿荷、南镇4个社区。村内有31条大街267条小巷,村内出租屋3000多栋,人口约6万人。从2020年3月开始,石牌街分两期对石牌村全域推行垃圾分类,共设置37个投放点。
石牌村内房屋密集,道路狭窄,场地受限,难以设置分类投放亭,通水通电也受到限制。现有的投放点位也只能设置太阳能照明灯和蓄水式洗手盆,效果有限。村内人口密集,产生的垃圾量大。为了满足居民垃圾投放的需求,一些窄巷只能设置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堆放的垃圾和产生的异味大大影响了村内的环境。
为此,石牌街提出“纳桶入屋”新思路,大力推进投放点优化提升。通过前期的地形勘察和征询,选取合适的点位,因地制宜对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解决通水通电难题,将原先较为简陋的投放点改为采用“青砖绿瓦”统一样式的设施齐全的投放点,在一些条件许可的点位改造成厢房式的投放点,消除露天放桶,保障环境整洁,实现“路不见桶、桶要入房、房要关闭”,将原先给人留下“脏污”印象、路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投放点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一步美化了村内环境,也让居民更加愿意去投放点投放垃圾,提升了居民分类投放的意愿。
同时,在原有投放点设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对使用率不高的点位进行合并或撤除,因地制宜结合村公司空置物业建设环卫驿站,用于存放环卫用具和垃圾桶,进一步减少露天放桶,保障了村内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石牌街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后,辖内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有了较大提升。垃圾的滞留时间有所减少,居民家门口不再有异味,提升了楼层的环境;不再有杂物堆放,消除了消防隐患;有利于从源头上监督垃圾的分类,有效提高分类的精准度。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现有效果,石牌街将继续推进投放点优化提升,并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引导,带动居民自觉分类、精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