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温度高,湿垃圾加速,有臭味还孳生蚊蝇。捏着鼻子凑近垃圾桶破袋,成为一些居民的“不愉快”体验。
这种问题,其实用一只特殊设计的垃圾桶就能解决。日前,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联合市教委、团市委共同发起的生活垃圾分类“小发明、好方法、金点子”征集活动上,一大批来自上海在读学生的创意聚焦垃圾异味处理和垃圾智能分类投放,令人耳目一新。
愚一小学向红分校五(1)班的刘一睿设计制作了“小区自动感应破袋防虫隔臭湿垃圾桶”。这种垃圾桶有两种功能:防臭和破袋。
防臭功能主要靠垃圾桶内安装的制冷装置来实现,当环境温度为30℃时,垃圾桶可用半小时将桶内湿垃圾的温度下降到8℃。垃圾桶还设置红外线感应器,当居民投放垃圾时,感应开盖,投放完毕即关闭,增强了垃圾桶的密封性。破袋功能则靠垃圾桶内安装的钢片。
“天热了,大家都不喜欢扔垃圾,就想设计一种‘冰箱’垃圾桶,密封性好,还可以给垃圾降温。”刘一睿说,这样大家就不会抵触扔湿垃圾了。
刘一睿的同校同学,来自四年级的许斐琳则设计了一款通过颜色感应来识别垃圾种类的垃圾桶,名为“自清洁智能感应式分类垃圾桶”。
居民投放垃圾时需要用咖啡色、黑色、蓝色和红色垃圾袋来装相对应的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走到垃圾桶前,颜色感应组件会自动识别居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种类的垃圾袋,并自动打开对应垃圾桶的盖子。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的周详设计了一款集一孔掷入、自动识别、分类转投等功能于一体的“家用智感垃圾处理系统”。
这款垃圾处理系统安装了微型摄像头、安全光栅、自锁马达和单片机等设备,建立了一套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居民向桶口扔入任意垃圾,投放口的摄像头会给垃圾拍张照,比对数据库,判断它是哪一类垃圾,然后利用机械运动原理和多桶构造,将对应的垃圾桶转动至投放口下面,垃圾自动落入对应的桶内。
周详说,目前她模拟家庭真实环境测试了七种物品,包括易拉罐、笔、树叶等,图像处理输出时间小于1.75秒,平均识别准确率82%,垃圾落袋执行率达100%。(记者 陈玺撼)
夏天温度高,湿垃圾加速,有臭味还孳生蚊蝇。捏着鼻子凑近垃圾桶破袋,成为一些居民的“不愉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