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台东大酒店附近,经常能在晚上看到一家烤地瓜摊,而摊位旁,是摊主正趴在垃圾桶上认线岁儿子念念。寒风中,他的小脸、耳朵和双手已经冻得通红。
据青岛日报报道,小男孩的父母来自河南,在青岛打拼已经有十余个年头。只要父母出来摆摊,放学后的念念都是如此,在垃圾桶上写着作业。青岛日报将这一幕记录下来并发布在了官微上,瞬间获得51万+的阅读量。
今年年初,湖南长沙香樟路雨花区政府附近的地下通道,经常出现一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垃圾桶上写寒假作业。他和附近当环卫工人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2013年初跟着爷爷奶奶从湖北监利县老家来的长沙。在此之前,他还曾一度因入学报名材料不齐全而没法上学。
2015年,南京市建邺区文体路一家小饭店的门口,每当华灯初上时常常有一姐弟俩坐在路边一张小方桌旁埋头写作业。父母要照顾饭馆的客人,一直忙到晚九点打烊,他们才会跟父母一起回家。
在一些农贸市场,趴在父母的摊位上写作业或者在市场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也处处可见。2013年,西安西影路王家村菜市场,经常能看到3名男孩放学后在菜摊上写作业。他们每天放学后,就直接来父母的菜摊子上写作业,待到晚上七点多,等父母收摊了再和父母一起回家。
2012年,成都市太升北路的一家满是人群的小餐馆外,傍晚时分都会经有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在门口的桌子上写作业。有时候,听到餐馆里父亲的吆喝,他还会起身给客人端上一盘菜或送上几瓶啤酒。来自四川内江的他,3年前便跟着父母到了成都。从此,他每天的家庭作业几乎都是在父亲的餐馆里完成的。
还有很多跟着父母异地务工的孩子,一到寒暑假,就被父母通过火车“邮到”千里之外的父母那里,也就是给孩子买了火车票,然后拜托列车员邮到老家亲戚那去……
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更何况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孩子,此刻可能也正面临着这种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可能还会随着外出务工人群的增多,变得越来越普遍。
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秀茹认为,对许多外来务工家庭来说,在城市生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们希望能多挣点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大多早出晚归,忙碌异常,往往没有时间顾及孩子。
今年下半年,浙江中部某小镇的一位16岁的高中女生的父母在马路边开了家只有几张桌子的小饭店,放学后的她,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在店里做作业,忙时偶而还帮着端个盘子洗个碗。饪油烟、二手烟、汽车尾气……多种有害因素叠加,日积月累侵蚀她的身体,咳嗽了3个月后,最终被确诊患上了肺癌。
2014年,福州仓山盖山派出所民警曾破获一起盗窃电动车案件,捣毁2个盗窃团伙,抓获8名嫌疑人,其中7人是未成年人。最小的12岁,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每天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2011年,从江西来福州打工徐先生夫妇俩出门上班,留下儿子一人在家。下班回家时发现孩子不在,四处询问才得知孩子在下午3点多独自一人跑出去玩,不知道去哪儿了。在找寻了3天之后,夫妇俩在村里的池塘里发现自己的儿子,彼时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
2015年,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外来儿童在家中喝农药中毒身亡。3年前的2012年,同样是毕节市七星关区,5名外来儿童被发现在垃圾箱生火取暖时闷死……
这些惨剧的酿成,大多都是因为外来民工工作忙碌而无法陪伴孩子,孩子在放学后出现“管理真空”。我们在惋惜和心疼的同时,也不禁会想,放学后,这些无处安放的孩子,还可以去哪儿?
孩子就像风筝,当风筝被线牢牢拉住,就能够越飞越高,在天空遨翔。上学时,老师就是拉住风筝的那双手,放学后,再交棒给父母。
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都还在上小学,学校一般四五点就放学了,而他们的父母要一直忙碌的九十点甚至深夜。父母和孩子在作息上遭遇“时间差”,放学之后,孩子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顿时失去倚靠,只能毫无目的地随风飘荡。
有些外来孩子放学后继续呆在学校里,有些去父母打工地等待父母下班,还有些到处逛街玩耍,这也是为什么外来孩子容易在课外时间发生一些事故的原因。
很多学校曾对外来生放学后的去向和学习做过调查,有七成多的外来生说放学后没地方去,有近六成的外来生说放学后喜欢呆在学校里。但很多学校规定放学后学生是不能滞留在校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外来孩子,放学后可以去哪儿?
现今社区在教育孩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个社区可以发挥教育功能,设立一些托管机构,让外来生放学后到社区或企业里的活动室学习、活动,这不仅可以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能加强对外来生的教育管理,比如四川成都市成华区的“托管活动港”、江苏苏州的“希望来吧”、广州佛山的“小候鸟驿站”等。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从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考虑,不赞成打工子弟放学后到父母的工作场所写作业,但孩子回家后无人监管同样不妥……可以通过政府投入在社区建托管班来解决这一问题。
除开托管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设立一些校外辅导室或者公益性教室,给放学后的外来孩子送去知识和关爱,打造放学后的“第二课堂”,比如山东威海乳山市南黄镇的“农家书屋”、江苏苏州的“七彩小屋”和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的“四点半课堂”等。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认知、情感以及能力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和学习,使得孩子放学后变得无所适从,或是产生焦虑心理,也使得家庭中的教育功能完全被经济功能所取代,不仅让父母不能和子女及时有效沟通,也不利于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相关部门可以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改善这些外来孩子的家庭条件,共同化解打工子弟放学后没地方写作业和无处可去的问题。
参考来源:青岛日报、新浪微博、潇湘晨报、西部网、中国教育报、南京晨报、广州日报、搜狐新闻、钱江晚报、海峡都市报、石狮日报等